2002年7月1日 星期一

茶道與生活文化

五月份南投鹿谷地區辦了一個大型茶文化活動,主辦單位邀請我做專題,大約方向是談茶道在生活中的安排,考慮一週後給予謝辭,數日後見報載中、日、韓三個的 茶道文化表演,心中感想更多;儘管台灣茶文化已蓬勃發展十餘年,卻一直把以茶入生活當成一種休閒消遣與藝術,成道、成流尚言之過早,如何談生活安排?

日本表千家二位茶人,以七、八十高齡,表演其五百年流傳不變的抹茶道,一律的家元規矩,踞僂而顫抖的雙手,代表其終生的執著與奉行,言之為道,定義清楚,規矩歷歷,循序漸進,水到渠成,殊無爭議。

韓國茶人會薛玉子,二十年前曾來台表演韓國茶禮,以抹茶道的碗泡法為基礎加入了民族服飾與器物的茶禮表演,動靜得宜,舞台效果頗佳,此次前來,仍以茶禮為 基礎,靈活融合壺泡文化。韓國茶文化,定位尷尬,不壺不碗,是茶非茶(註),多年來一直在摸索主題,定位精義,以其不產茶國家,卻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茶文 化,彬彬得禮,趣在其中,器物皆備,有法有度,謂之為道,誰謂不宜。

中國產茶五千年,茶文化根深蒂固,源遠流長,台灣為中國大陸茶文化正溯,受工夫茶影響極深,茶文化深入生活,影響產業,泡茶是全民運動,種茶也普及全省, 然卻受限於茶湯表達,泡茶的目的在追求精緻茶湯滋味,種茶製茶,在於追求高超茶湯品質,以實用、親臨、實踐為軸心的品茗生活文化,一旦面臨了表演的大眾而 無法參與的情境,便會臨陣畏縮、窘態百出,大軍壓境自行穢漸,既不敢以家常便飯待客,只好在眾多尚不足以蔚為大觀的各地區茶會中,找出一位裝置藝術性較強 的來撐場面,隨興的搭配,突發奇想的泡法,配合存放已久的茶品,充分表達了藝術生活的層次,隨興自在,不受拘束,無法無度,自由自得。